这一话题又被炒火了!
而且还晒出了教育部的截图
为此小翌特地去查证了一番
这是教育部在2020年的一份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488号建议的答复》
不过,根据整体的《答复》来看
全文并未提及“要取消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内容
同时,教育部还表示
将逐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非师范生
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
不断提升非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
让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也就是说,综合《答复》内容来看
“非师范生不得从教”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
当然,规定只是规定
对于学校们来说
选拔老师则只有一个标准:看本事
那么,作为用人单位的学校
在进行招聘时
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有没有偏向性?
教学实战中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更偏向谁?
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事业的重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实力,还应该有对教育工作的觉悟。
师范生当教师有一定专业上的优势,大学四年专业课的学习,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设计课堂,怎样采用教学方法。他们进到学校以后,会更加得心应手。
可是教师的工作,并不只在教学上,更多的精力则是用在了育人上。
大学四年,可以教会学生怎么从专业上掌握要领,也可以从书本中了解育人的一些概念。
可是真正到了实际情况中,纸上得来终觉浅。
反而,有些非师范类的学生,在当教师方面颇有天赋,自己又对教师行业有热情。
学校聘用教师的目的,是要为学生找到能帮助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而这个人, 不单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有责任和担当。
真正把教学用在实处,踏踏实实地工作,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做贡献。
非师范生想成为优秀教师
坚持学习很重要
非师范生想从事教育工作,与师范生相比,有天生的“短板”,想要弥补不足,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将来从业扫清障碍。
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一项改革,针对非师范生,报名考证的学历、专业都有了一定的限制。
图源:@百度
所以非师范生在确定职业方向、下定决心要成为教师之后,非师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科素养。高考带来的“知识巅峰”已经过去,部分大学生,对中学,乃至小学的知识并没有完全牢记。学科知识不过关肯定是没法从教的。
扫清知识障碍,就该提高专业技能,多看教师职业规范,以及相关专业书籍。亲身体会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们的行为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越来越全面,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那些具有抱负,有理想,有干劲的新人会逐渐取代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以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
END
素材来源于网络
相关版权归原创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