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发布的一条关于“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的新闻蹭蹭蹭冲上了微博热搜。
消息出来后,家长们却会提出一个最核心,也是最尖锐的质疑:“真的让孩子零基础上小学,你真的敢吗?”
这并非是家长们的臆想,而是许多已经让孩子零基础上小学的家长和老师们亲身经历后的真实感受——零基础上学的孩子真的会比有基础的孩子差很多。
难道说禁止幼儿园小学化错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产生这种种的问题恰恰是一些家长们对“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误解: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不等于让孩子在上学之前不接受教育,
禁止幼小衔接班恰恰是给家长留出教育孩子的时间,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但家长在家里简单地教一教孩子,让孩子做好上小学之前的准备却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
而在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当中,家长尤其应该关注以下四点:
1、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孩子认识字和会写汉字是两个概念,幼儿园时期不需要孩子会写多少汉字,但是不代表孩子不需要认识汉字。孩子如何去认识汉字?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阅读。让孩子阅读一方面是增加孩子的识字量,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一让读书就抓狂,根本原因就是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不是孩子大了自己就会有了的。
通过阅读也可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孩子日后学习成绩的好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2、汉语拼音一定要教会孩子
虽然说到了小学一年级之后,汉语拼音还会再次学习,但是你会发现老师带孩子学习时的节奏是非常快的,很多孩子学完之后效果还是不理想,两拼音节还好,三拼音节就不行了,更不用说什么前鼻音后鼻音了。很多孩子小学上完了,拼音还是一塌糊涂,因此,汉语拼音在学龄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
3、加减法学习
小学一年级上册其实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的东西本身就不多,并且还非常简单。一年级上册整本书学完也只是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只要幼儿园时期孩子简单的学一会,到了一年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一点都不学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数学概念的植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4、习惯培养
好习惯可以终身受用,好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家长花费时间和心血来培养的,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比如:个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书写习惯、独立完成任务习惯、专注力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等等。这些东西一旦培养好,对以后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而言之,不管幼儿园时期是怎么要求的,家长零准备和充分准备是有很大差别的,并不是说要给孩子加多大码,更多的是习惯培养和兴趣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童年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的疯玩,需要注意的东西也很多的,不然到了小学欠下的债还是要还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