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
是中国人眼里最美好的字眼
也是最温暖的字眼
花好月圆、阖家团聚
是我们对亲朋好友、对自己最良好的祈愿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
翌学智慧教育平台祝福大家:
安康幸福、岁岁团圆!
在这个美好、团聚的日子
如果孩子问: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中秋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
哪些古诗词可以形容中秋节?
你该怎么回答呢?
在这个共聚天伦的佳节
除了与孩子们一起共享佳肴玩乐之外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传统文化
说说中秋节与月饼的来源
面对孩子的N个为什么
或许你可以从一个故事开始......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代表团圆,要和家人在一起看最美的月亮,吃美味的月饼。赏月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关于中秋的来历和传说,让孩子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加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家人是我们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切的渴望
所以在这个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
好好和家人相聚吧